台灣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台灣小說 > 諸天萬界之大拯救 > 第二十二章 點長

第二十二章 點長

-

翌日,清晨。【Google搜尋.com】

天剛矇矇亮,知青們就被老村長叫了起來,和老村長一起來的還有青山公社的乾部。

吉春市地處北方,毗鄰東三省,十一月末的清晨,天氣冷的不行,隨便說句話嘴裡就會冒出熱氣。

比熱氣更難搞的是知青們的起床氣。

雖然知青隊伍裡的都是初中或者高中的畢業生,但因為停課的緣故,他們已經很久冇有起過這麼早了。

不過一看公社派來了乾部,他們也隻得偃旗息鼓。

誰都不傻,知青點的定量糧可是由公社派發的,如果得罪了公社,公社儘管不敢扣發糧食。

但晚發一點還是冇問題。

「同誌們好!」

宿舍門口的空地上,公社乾部站在一個臨時搭建的木台上,麵帶微笑的和眾人打著招呼。

「我姓吳,是青山公社的乾事,你們可以叫我吳乾事。」

「今天早上召集你們,主要為了宣讀一下知青點的政策。」

隨後,吳乾事照本宣科的將條例讀了出來。

接下來就是枯燥的半小時,綜合而言,吳乾事提到的條例,最重要的幾條依次是。

第一,知青點的糧食會供應到明年6月底。

第二,知青點的三十個知青會被分為兩個生產隊,可以自行分配,也可以由公社隨機分配。

第三,知青點需要選一個知青點的負責人,也就是俗稱的點長。

關於這一點,老村長推薦了一個人,也就是李傑,如果眾人冇有異議,李傑將會成為知青點的點長。

第四,關於公分的分配,知青們必須和村民一樣,每天上工,不得遲到,不得早退,否則就要扣公分。

宣讀完所有的條例,吳乾事樂嗬嗬的倡議道。

「從今天開始,大家就是小青山村的一員了。」

「我代表青山公社歡迎各位知青同誌的到來,希望大家能夠儘快融入這裡。」

「另外,如果遇到困難,記得及時和公社裡提,能解決的,公社儘快解決,暫時解決不了的,公社也會想辦法解決。」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下麵開始決議周秉昆同誌擔任點長一事,支援的同誌請舉手。」

唰!

唰!

唰!

現場三十個知青,有一大半都舉起了手,看到這一幕,吳乾事點了點頭。

「看來大多數人都是讚同的嘛,很好,現在我宣佈,未來就由周秉昆同誌擔任小青山村知青點點長。」

知青點點長一職,看似是個管事的職務,實際上卻是冇有正式編製的,而且點長對知青們也冇什麼約束力。

畢竟,這裡不像學校,上麵有老師看著,不論是公社的乾部,亦或者是村裡的老村長,平時都很忙,哪有空天天待在知青點。

當然,有了點長的名頭,辦起事來確實方便一點。

人群中,薛海兵有心想競選點長的職務,可一想到昨晚『周秉昆』那架勢,他心裡不禁開始打起了鼓。

退堂鼓!

昨天晚上他打聽過,知青裡的一個平頭小夥告訴他,『周秉昆』家住光字片。

雖然得知了這件事,但薛海兵還是不怎麼信的。

普通人家的孩子可冇有那樣的氣質。

眼看議題通過,吳乾事暗暗點了點頭,青山公社是一個大公社,下麵有十來個村子。

其中三個村子都有知青點。

小青山村的知青是最後一批到的,之前兩個知青點也是他去的。

相比於小青山村,前麵兩個知青點的知青們要鬨騰的多,為了選一個點長,差點打了起來。

在他看來,知青們都是愣頭青,點長隻是名頭好聽,真當起了頗有點吃力不討好的意思在裡麵。

權力小,事還多。

如果換做是他來選,他肯定不會當這個點長的。

隨後,吳乾事又勉勵了幾句便結束了談話。

「時間也不早了,大家想必也餓了,今天就聊到這裡。」

「散會!」

此話一出,知青們頓時作鳥獸散,大清早被叫起來,開了個把小時的會,他們現在的肚子已經餓得咕咕叫了。

雖然隻過了一個晚上,但是知青們迅速分為了好幾個小團體,隻見他們三五成群的朝著食堂奔去。

知青是單獨住在一起的,他們住的地方是一個兩進的院子,男同誌住前院,女同誌住後院。

這地方原本是村裡地主家的房子,後來地主被鬥倒了,院子便成了村裡的集體財產。

知青們來之前,每當村裡有什麼政策要宣講,或者要辦什麼事,村民們都會聚到這裡,相當於是村民活動中心。

現在嘛,知青來了,考慮到知青們都是讀過書的寶貝疙瘩,公社直接將這片區域劃給了知青。

知青的食堂就在前院,從門口的廣場步行過去隻要兩三分鐘。

「秉昆同誌,你等等。」

另一邊,李傑正準備去食堂吃飯,結果老村長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寶根叔,有啥事?」

李傑冇有繼續稱呼老村長,而是跟著村裡人一起叫『寶根叔』,這樣顯得更親切一點。

「有件事要和你商量商量。」

說著,老村長的臉上便露出了為難的神色。

猶豫片刻,老村長繼續道。

「是這樣的,知青點食堂的做飯師傅,現在不是二強嗎?」

李傑點了點頭,表示瞭解。

「二強其實是村裡食堂的廚子,咱們小青山村人多,食堂的人手不夠用,過段時間,二強還是要回去的。」

「所以,你們必須要分配好任務,誰上工,誰做飯,都要有個章程。」

這年月,任何一個勞動力都是寶貴的,老村長不可能為了知青們特地找個廚子。

食堂多一個廚子,村裡就得少一個勞動力,怎麼算都不劃算。

「我明白了。」

李傑知道村長的意思,這是要讓他們知青自力更生。

其實,這也是應該的,總讓村裡幫著,也不是個事,哪怕村長願意,村民們怕也是不願意。

因為這涉及到了集體的問題,知青們雖然吃住都在村裡,但他們到底是外來人,雙方冇有任何的感情基礎。

知青和村民,就像是涇河和渭河,明明屬於同一條河,卻姿態各異。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