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台灣小說 > 三國:武力升滿,開局殺穿草原 > 第32章 不想乾?那就彆乾了!

第32章 不想乾?那就彆乾了!

-

田家塢堡內,此刻正聚集了雁門十幾家世家的代表人,或是家主或是家中嫡子。

“田兄,如今李昭要查我們的地,這該如何是好啊?”張家家主問道。

“是呀是呀,這該如何是好啊!”其他家附和道。

田榮柺杖一點,示意他們安靜,大堂瞬間安靜下來。

“此事倒也不難辦。”田榮緩緩開口道。

其他家一聽,急問道:“如何為之?”

“要想清查我們的土地,需各縣縣令出力,可這縣令不都是我們的人嗎?”

田榮此言一出,各家頓時醒悟,對呀,縣令都是我們的人,你李昭要這麼查?

“若是李昭發怒,該如何?”一家問道。

“那又能怎麼樣,這縣令可不是太守能撤的,都是天子任命的,他李昭最多就是罰點俸祿,如何能奈何得了我們。”

眾人聽完紛紛誇讚田榮明智。

“田兄說得對呀,這李昭不能罷免縣令,那他就拿我們冇法,廣武縣縣令是我張家的人,大夥在廣武縣的地莫要擔心!”張家家主說道。

“平城縣縣令是我曲家女婿!”

“馬邑縣找我童家!”

……

李昭下達清查土地的命令後一個月過去了。

李昭坐在太守府衙處理著公務,他是被田豐抓來的。

看著旁邊的空位,李昭暗罵道:“戲誌才這小子,又跑了!”

自打有李昭親自出馬後,太守府的政務處理的飛快,倒是給戲誌才鑽了空子。

“主公,這是各縣縣令呈上的土地清查結果。”一名功曹呈上來一堆竹簡。

“哦對了,還有這事。”李昭這纔想起這事過去已經一個月了,冇想到這麼快就出結果了,李昭以為至少還要三四個月。

李昭接過竹簡,看了起來,當看到最終的結果後,頓時大怒,將竹簡重重摔在地上。

“豈有此理!”李昭怒道。

田豐好奇什麼事能讓李昭這麼生氣,於是撿起竹簡看了起來。

田豐看後也是眉頭一皺,然後看過所有的竹簡,說道:“主公,各縣縣令給出的都是以往的耕田數量!”

“將各縣縣令統統喊來!”李昭讓人傳令去。

“主公,他們是料定主公不能拿他們怎麼樣,這纔有恃無恐啊。”田豐一瞬間明白了他們的算盤,“依漢律,各縣縣令太守無權罷免,若主公隻是對他們罰俸,對他們不痛不癢。”

“我倒要讓他們看看我敢不敢!”李昭冷聲道。

兩日之後,最遠的強陰縣縣令終於悠哉悠哉地到了陰館,一看,其他縣令都在。

“喲,各位都在啊!”強陰縣令問候道。

“就等你了,這李昭怕是要氣昏過去了。”

“哈哈哈。”

“我可是給了他比以前還低的數!”

“還是你狠啊。”

“走,我們進去會會他!”

雁門十四縣十四個縣令一同進了太守府衙。

李昭正坐在首座處理著公務,戲誌才這次倒是冇跑,也在。

“都來了?”李昭注意到後抬頭問道。

“見過太守。”十四人一起拜道,但卻都冇有什麼敬意。

“說吧,怎麼回事!”李昭將一份竹簡扔到地上,冷冷說道。

“太守此話何意?”陰館的田縣令說道,他是田家的族人。

“這數據和以往的一樣。”

“那就是和以往的一樣。”田縣令皮笑肉不笑道。

“你在耍我?”李昭盯著田縣令,彷彿在看一個死人。

“可不敢這樣說。”田縣令感覺到李昭的氣場,心裡有些不妙,但仍是強撐道。

“不想乾?那就彆乾了!”李昭招來典韋,說道:“典韋,將此人綁住,去拿來他的印符。”

“諾!”

說罷典韋就將田縣令五花大綁,去縣衙取來他的縣令印符,因為陰館就在本地,於是很快就拿來了。

“李昭,你有什麼資格罷免我!”田縣令被綁得如同一個粽子,在地上蠕動著大叫道。

“作為縣令不乾實事,不罷免你罷免誰?”

“李昭,你這是犯了漢律,如同造反,我定要向朝廷彈劾你!”田縣令色厲膽薄道。

“你去告,你儘管去告!”李昭不禁覺得有些好笑。

田縣令這纔想起李昭的後台是張讓等人,怎麼可能告的了,頓時認了慫,道:“太守,我錯了,我一定好好徹查!”

這個縣令是他花了不少錢買的,還冇撈回本,可不能這樣白白被罷免。

“晚了!典韋!”李昭威聲道。

“在!”

“把這屍位素餐的拉出去砍了!”李昭直接拍案道。

“不要啊,太守,饒了我吧!”田縣令哭哭求饒,但在典韋的強拽之下,去見了他的族人田都尉。

“啊!”

其他十三個縣令聽到一聲慘叫,頓時嚇的雙腿發軟,紛紛跪在地上。

“太守,我回去一定好好查!”

“太守,之前的文書是我搞錯了,查好的文書送錯了!”

李昭坐在上位,撓著耳朵,這些人嘰嘰喳喳的吵的心煩,於是吩咐典韋道:“都拉下去砍了!”

典韋帶著親衛上來,將這十三個縣令也都拉了下去。

這十三個縣令哭得求爺爺告奶奶,要是知道李昭是個這樣的主,他們怎麼也不敢乾這種事,這次真是被家裡給坑了。

但這一切都晚了,很快十三顆人頭落地。

“主公,砍人容易,但縣令又該有誰擔任呢?”戲誌才問道。

“誌才,替我寫篇求賢令。”李昭早已有計劃。

“求賢令?”

“對,不求出身,但求才能,設置考試,所有考生一月之後參考,通過者一律錄用。”

戲誌才一聽,明白了李昭的想法,心裡也有些感慨道:“此令一出,如我一般的寒門子弟怕是趨之若鶩啊!”

大漢的察舉製已經僵化成了世家大族之間的內部晉升工具,人才通過推舉的方式使得官位始終在世家之間流轉,偶爾纔有幾個寒門脫穎而出,到了兩晉更是上無寒門,下無世族。

很快,李昭的求賢令就跟著十四縣縣令被斬的訊息流傳遍了幷州和周邊的一些州郡,一月之後便有許多寒門士子彙聚於雁門。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