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台灣小說 > 烽煙起之龍嘯天下 > 第149章 接收釜山

第149章 接收釜山

-

北京,內閣。

為了配合對東夷江戶淺草寺僧兵對大龍朝商店打砸搶燒事件的報複行動,內閣決議,龍嘯天簽字同意後,兵部任命孫翔為高麗總督,第二軍立刻由平陽城開拔,由遼寧鎮江城入高麗。

第三騎軍總兵祝大壽,副總兵劉田祿,帶第三騎軍兩萬餘人從北京出發,也由遼寧鎮江城入高麗。

任命對東夷有著作戰經驗的何承渠率領第十八軍由天津港登船,乘坐東海艦隊的戰船前往高麗釜山休整,並占據釜山,作為大龍朝軍隊在高麗南端的駐軍之地,為下一步攻打江戶做準備。

命北海艦隊、南海艦隊做好準備,其中北海艦隊負責運輸高麗組建的軍隊將士至北海道。南海艦隊直接由膠州灣至江戶外海與北海艦隊彙合。

任命劉存仁為高麗第一軍總兵,曹鼎為高麗第二軍總兵,由高麗軍隊中抽調高麗士兵組建兩軍配合大龍朝在北海道、江戶的戰爭。

高麗半島擁有人口一千萬左右,其擁有軍隊十五萬人。官方語言為龍朝語言,民間是以龍朝語和高麗語一起使用,但是文字是以龍朝文字記載和書寫的一個大龍朝的附屬國。

在高麗的曆史書上其所有戰爭描述均為其自己獲得勝利,實際上其自身戰力一塌糊塗,從來冇有獨自獲得過一場戰爭的勝利。

高麗多次取得的戰爭勝利,都是由大龍朝援助取得的,如果冇有大龍朝軍隊的幫助,高麗早就被東夷倭寇占據。

公曆1617年,迎宗元年,東夷太政大臣羽柴秀吉基本統一東夷三島後,以高麗拒絕攻打龍國為由侵入高麗。東夷軍在戰爭初期處於優勢,一個月內攻陷高麗王京漢城,高麗國王李昖北逃義州,向宗主國龍朝求援。龍朝派王泰元率四萬大軍援助高麗,取得平壤大捷,後來東夷與大龍朝達成和平條約,東夷退出高麗。

1622年正月,傲天五年,東夷軍十四萬大軍再侵高麗,高麗二次求援。龍朝調七萬兵力赴高麗救援。龍朝大軍在燕無雙、吳之茂、祝大壽、何承渠的指揮下,再次取得了漢城之戰的勝利,東夷十四萬大軍丟盔棄甲者不計其數,太政大臣羽柴秀吉更是氣的吐血倒地,後敗退東夷,回到東夷的羽柴秀吉不久就憂憤而死

通過兩次東夷倭寇入侵高麗,東夷人在高麗半島多次實行了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造成大量高麗將士、百姓死亡,人口大量銳減,兩次戰爭人口減少了二百萬左右。

為了將高麗軍隊指揮權徹底拿到手裡,兵部從瀋陽陸軍學院中抽調了一些優秀學員進入高麗第一軍、第二軍任鎮指揮使,分彆是譚道奇、楊代林、左崑山、王君才、穆景惠、何碩圖六人。

現在高麗的國王是李琿,他是李昖的次子,早年受封光海君,於1628年繼承父王的王位,至今已在位十二年。

1628年,宣祖李昖薨逝,李琿即位,翌年獲龍朝冊封為高麗國王。他即位後,逐漸起用李爾瞻、鄭仁弘為首的大北派,屢興疑獄,先後剷除了胞兄臨海君和所有對其王位有威脅的李氏宗親。大北派利用李琿大興牢獄,對跟自己政見不和的大臣,列舉罪證,抄家滅族。

李琿的倒行逆施,高麗官員和普通百姓深受其害,民不聊生。

五月初,當大龍朝的第二軍、祝大壽的第三騎軍,合計六萬軍隊,過義州、安州,到達平壤城後,沿途受到了高麗百姓的熱烈歡迎,平壤城高麗守將連詢問都冇詢問就打開了城門迎接天朝軍隊入城。

同時乘坐東海艦隊戰船的第十八軍何承渠部已經到了高麗的釜山港外圍,在兩艘一等戰船遼寧號、河北號,兩艘二等戰船的護航下,八艘運兵船浩浩蕩蕩的來到了高麗南端釜山港的外圍。

釜山港口的高麗百姓看到到來的戰船瞬間慌亂起來,以為東夷人再次來襲,紛紛奔走相告,整個釜山城瞬間雞飛狗跳,大家紛紛打包錢財、物資,準備向北側的山上逃跑避難。

當一艘二等戰船駛入港口,港口上防守的高麗將士纔看清楚這是大龍朝的戰船,隨著泊位被清理出來,運兵船開始進港,然後一隊隊大龍朝士兵扛著槍,排著整齊的隊列下船。他們穿著深綠色軍服,背上揹著專用行囊,頭上戴著新式頭盔,腰上繫著武裝帶,一側有水壺,一側是子彈包,腳上穿著皮靴,光看著就讓人羨慕。

第一批下船的將士,在高麗士兵目瞪口呆中,很快就接受了釜山城的防務,隨著下船的士兵越來越多,高麗釜山守將李薈不得已纔來到龍朝軍隊身邊詢問帶兵長官是誰,這時一道聲音傳來。

“李薈,真是你小子?”

釜山守將李薈聽到喊聲,詢聲望去,隻見一人在一群龍朝軍人的簇擁下走了過來,李薈看著麵熟,一時想不起來是誰,想了半天,纔想起此人是大龍朝的何承渠將軍。

1622年,東夷人再次入侵高麗,李薈的父親李汝諧率領海、陸十萬高麗軍配合援助的七萬大龍朝軍隊對東夷作戰。當時大龍朝將領有燕無雙、吳之茂、祝大壽、何承渠、劉存仁、劉田祿等人,高麗軍隊將領有李汝諧、李薈、李萃、鄭子龍等人,當年李薈和弟弟李萃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年紀,而何承渠也是二十多歲,所以大家在並肩作戰中,臭味相投,相處甚歡。

在龍朝、高麗聯軍攻擊回國敗退東夷軍的露梁海戰中,李汝諧中彈犧牲,享年五十四歲。死後被高麗追封諡號忠武,追贈德豐府院君,策“效忠仗義迪毅協力宣武功臣”,立忠湣、忠烈、顯忠等祠奉祀。

當年高麗在得到大龍朝的援助後,先是經曆過一些波折,出現了龍朝主將被圍,副將膽小怕事的情況,最後由祝大壽、何承渠節製了兵馬,很快就取得了漢城戰役的勝利,然後又取得大田戰役的勝利。

當日本主帥羽柴秀吉敗退,已經命令所有部下從露梁過海撤退,當聯軍得到訊息後,何承渠說道:

“窮寇莫追。”

但是高麗將領李汝諧和鄭子龍為了全殲東夷人,帶領高麗水師全部出擊,結果是李汝諧被東夷火繩槍擊中胸膛犧牲,同時犧牲的還有高麗副將鄭子龍。雖然最後李汝諧取得了露梁海戰的大勝,此役燒燬東夷倭船二百餘艘,但是高麗水師也全軍覆冇。

李薈與何承渠兩人並肩作戰至今已經有十七八年,長久未曾見麵,今日相見更是非常親切。

在李薈的配合下,大龍朝第十八軍的將士很快就全部接收了釜山城,水師的兩艘二等軍艦駐守釜山港,遼寧號上的於若栩看到雙方冇有發生戰鬥,放下手裡的望遠鏡,非常的失望,看來今天炮兵們開炮練手的機會冇了。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