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說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台灣小說 > 烽煙起之龍嘯天下 > 第124章 天軍入關

第124章 天軍入關

-

幽州,天津衛。

正月十八,天剛矇矇亮,早起的人來到早餐攤來一碗羊湯,撒上蔥花香菜,點上幾根油條,讓人垂涎三尺,喝上一口湯渾身都是暖洋洋的。

突然一輕騎騎著快馬,背上揹著令旗快速來到了天津衛西門,西門外排隊等待檢查入城的百姓看到傳令兵後,紛紛都走向旁邊讓開道路。

傳令兵在城門口大聲喊道:

“緊急軍情,緊急軍情。”

城門上的守將從城牆上把頭向下看了一下,看到揹著令旗的傳令兵快速進入城門,傳令兵騎著馬進入了天津城內,在西門大街至鼓樓吃早餐百姓的紛紛注視和議論下,急切的向平西侯府而去。

大沽口,因位居海河入海口而得名。位於天津城東南五十公裡海河入海口南岸,隔河與塘沽相望。西連海河平原,東瀕渤海灣,周圍地形低平坦蕩。

大沽炮台和塘沽炮台是防止海上來犯之敵而設置的,兩座炮檯布置在海河入海口兩岸,防止有海盜船隻進入海河威脅到天津城的安全。

平西侯吳長白治軍較為嚴格,手下三萬軍隊除了祝大壽的關寧鐵騎,是幽州戰力最強的軍隊,大沽和塘沽炮台上有守衛各兩千餘人。

一大早大沽炮台就響起了緊急的敲鑼聲,一聲聲鑼響震耳欲聾。

守將張國注,盔甲胡亂披在身上急急忙忙的上到炮台,向東麵海上望去,在霧氣繚繞之間,一千米外一艘艘戰船,出現在海麵之上,由於海上霧氣冇有散儘,看不清楚有多少戰船,是敵是友也分辨不出來,隻好派出傳令兵向天津城示警。

當城內的百姓知道了海上有來犯之敵後,剛開始還不以為意,因為天津衛有兩座炮台,能夠抵擋任何海上的來犯之敵。

當城北、城西、城南也發現敵軍來犯的訊息時,整個天津城瞬間開始雞飛狗跳起來,很快龍朝軍隊已經入關的訊息就傳播開來。

天津衛的所有人誰也冇有想到,一夜之間天津衛被包圍了個結結實實,天津城北為孫翔的第二軍,城西、城南為王鶴的第三軍,東麵海上為大龍朝的東海艦隊。

而龍澤的第一軍、滿貴的第二騎軍和祝大壽的第三騎軍,已經來到了北平的外圍,準備接收北平防務。

平西侯府,吳長白看著信使送來的軍情,是五味雜陳,非常明顯燕無雙這是把自己給賣了,當龍朝軍隊入關兩天後,才‘好心’的派來信使通知自己。守衛山海關的祝大壽也冇有通知自己,而是直接投降了龍朝,當自己此時接到軍情時,龍朝軍隊已經將天津城包圍的訊息也一併傳來。

吳長白不得不喊來自己在城內的親信大將,馬三寶、王付臣、李本紳、王平潘、高得傑商量對策,最後定下了三萬兵馬死守天津城拚死一搏的戰略。

至於大沽和塘沽炮台的張國注和譚洪,要求他們死守炮台,下達了防止龍朝軍隊在東岸登陸和戰船進入海河的命令。

兩天前,正月十六日,大龍朝軍隊龍澤的第一軍、孫翔的第二軍、王鶴的第三軍,滿貴的第二騎軍開始到山海關外集結,而第九軍第二十五鎮在寧遠衛集結準備登上東海艦隊的戰船。

山海關,是扼東北、幽州咽喉要塞的軍事重鎮,因其依山襟海,故得名山海關。是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長城東端的起點,素有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山海關有著“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北平之保障”的稱號,與萬裡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山海關的總兵是祝大壽,其手下有兩萬關寧鐵騎,一萬步卒。祝大壽看著關北龍朝的軍隊,擺出一副要過關的架勢,自己也隻得讓步卒登城牆做好戰鬥的準備。

祝大壽的兩萬關寧鐵騎大部分都是遼寧寧遠人,自己這些騎兵誰家裡冇有受到過龍朝的恩惠,誰的兄弟姐妹冇有在遼寧工作,甚至對麵軍隊裡就有他們的兄弟,他們私下裡都在商量如果龍朝軍隊來了怎麼辦?大部分都存著陣前倒戈的心思,可自己受燕無雙的知遇之恩,這山海關不守也得守。

此時一隊傳令兵從南門極速而來,當將信呈上來後,祝大壽是心情忐忑的慢慢打開信,這是燕無雙節度使給自己的親筆信,信上寫道:

複宇(祝大壽字複宇),我欲今日宣佈率領幽州全境所有官員、將士、百姓歸順大龍朝廷。幽州本來就是大龍朝的幽州,我作為幽州節度使也是拜先皇所賜,今幽州重回大龍朝懷抱,可避免將士流血犧牲,讓幽州百姓免受兵亂之苦。

二十萬將士的後路我已與朝廷談妥,朝廷將對關寧鐵騎全部收編,由你繼續任總兵。步卒整編為四軍十二鎮,淘汰的幾千人,朝廷可以比照龍朝軍隊發放退伍費,安排工作。

複宇你也知道朝廷軍餉高、待遇好,北平的將士們聽說歸順朝廷後都非常高興,百姓也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

天津的長白你也知道他的倔脾氣,這個訊息你就不要通知他了,我會在適當的時候通知他,為了幽州百姓安居樂業,有時候是該做出一些捨棄了。

複宇見信後,請立刻迎朝廷軍隊入關,從現在開始你就是大龍朝的軍人,大龍朝的一切軍令,你都要遵守,我們北平相見再敘。

祝大壽將信疊好放入兜裡,對著副將何承渠道:

“開關門,迎朝廷大軍入關。”

何承渠本來上城來是想勸祝大壽儘量不要和龍朝軍隊起兵戈,冇想到卻得到了開關門迎朝廷大軍入關的訊息,一時愣在哪裡。

祝大壽看到何承渠冇有反應於是急切道:

“承渠,愣著乾什麼?快去開關門,迎接天軍入關。”

何承渠才突然反應過來,跑著命令士兵開關門去了。

當軍隊入關後,龍澤的第一軍、滿貴的第二騎軍,祝大壽被任命為大龍朝第三騎軍總兵,率關寧鐵騎一起向北平而去。

孫翔的第二軍、王鶴的第三軍合計七萬餘人向天津城包圍而去,當軍隊入關後,東海艦隊第一時間起錨離港,向天津的大沽炮台而去,船上有一萬兩千名第九軍第二十五鎮的士兵。

第二十五鎮的指揮使是尚元吉,尚元吉全家死於建州後金反叛,自己孤身一人逃到了鐵嶺,正好遇到龍澤招兵,於是加入龍朝軍隊,尚元吉練兵有方,一進部隊就展示出了優秀的統兵才能,後又經過陸軍學院學習,被分配到第九軍第二十五鎮任指揮使。

第九軍作為皇帝的衛戍部隊,其下屬的第二十五鎮、二十六鎮、二十七鎮都是王牌軍。

-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